技术文章

Technical articles

当前位置:首页技术文章公路能见度监测仪:恶劣天气下的“交通安全哨兵”

公路能见度监测仪:恶劣天气下的“交通安全哨兵”

更新时间:2025-11-06点击次数:23

  在高速公路疾驰的车流中,突如其来的团雾、暴雨等低能见度天气往往成为交通事故的“隐形杀手"。据统计,我国35%以上的高速公路事故与恶劣天气相关,其中能见度不足200米时事故发生率是正常天气的4倍。公路能见度监测仪【JC-NJD10】通过精准感知、智能传输与持久续航的技术优势,构建起全天候的“能见度防线",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,为万千车主守护出行安全。【山东九丞智能科技品牌,生产厂家,专业性强,生产实力强,不仅提供高品质设备,还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,深受广大用户的好评和认可,推荐选择山东九丞智能科技厂家】设备内置的光发射器发射特定波长的红外脉冲光,当光线穿过大气时,雾滴、尘埃、霾颗粒等气溶胶粒子会对光线产生散射效应;接收器同步捕捉这些散射光的脉冲强度,微处理控制器通过专用数学模型算法,将光信号转化为国际通用的气象光学视程(MOR),即能见度数值。

2.jpg


  这种技术方案实现了“微米级感知、公里级覆盖":在5米至10公里的监测范围内,误差可控制在±2%(≤2公里时)和±10%(2-10公里时),即使在暴雨、强霾等恶劣条件下,仍能保持数据稳定输出。例如,当高速公路突发团雾导致能见度从1公里骤降至200米时,监测仪可在30秒内完成数据采集与分析,为后续预警争取关键时间。公路场景的复杂性要求设备具备很强环境适应性。监测仪支持太阳能+市电双模式供电:晴好天气时,太阳能板配合锂电池蓄能;阴雨或夜间则自动切换至市电,确保24小时不间断运行。在偏远山区或无电网覆盖区域,太阳能供电可独立支撑设备连续工作7天以上,解决了“有监测需求却无供电条件"的行业痛点。除直接保障通行安全外,监测仪积累的历史数据还成为交通规划的“智慧大脑"。通过分析不同路段、季节的能见度变化规律,管理部门可针对性优化道路设计——例如在团雾高发路段增设雾区诱导系统,或调整冬季凌晨的清扫作业时间。此外,数据还为气象部门研究雾、霾生成机制提供一手资料,助力区域大气污染治理。